核心提示: ·加速質量工程技術方法的推廣應用,將APQP、SPC、QFD、FMEA等質量工程技術嵌入業務流程,通過質量技術模型化,質量管理工程化,提升過程能力,實現質量管理方式的轉型升級。
質量提升之路
開欄的話:在中國航空工業2017 年工作會議上,譚瑞松總經理強調,要開創質量工作新局面。堅持“業務誰主管質量誰負責”的原則,加強質量管理體系、技術體系和人才隊伍建設;質 量問題處理要切實做到“雙五歸零”,真正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對待批產中的管理質量問題和人為責任事故,落實質量責任終身追究制,問責到單位,處分到人頭。事實上,中國航空工業長期以來一直重視質量工作,聚焦用戶需求,強化流程管理和風險控制。2017 年是國防科技工業改革發展的關鍵之年,作為大型國有軍工企業集團,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牢記航空為本、強軍首責,站立在支撐國家裝備發展的最前線。對軍工企業來說,軍品質量是裝備可靠、企業生產、戰爭勝利的根本。在此我們開設專欄,對中國航空工業質量工作的有益探索和經驗進行總結,對優秀的實踐案例進行分析和共享,以共同推動和提升質量工程。
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落實國防科技工業工作會議和集團公司年度工作會精神,全面實施質量提升工程,以顧客為關注焦點,強化流程管理和風險管理,標本兼治,徹底解決一批影響部隊作訓任務的問題,為集團公司科研生產和交付任務的全面完成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
持之以恒
深入開展質量提升工程
2017年質量提升工程進入實質推進階段,集團公司在系統推進各項工作的基礎上,提出七個專項工作。
·質量標準體系建設 ·可靠性系統工程推進
·成熟質量工程技術推廣應用 ·質量技術攻關
·質量數據資源建設·人員質量素質提升
·質量文化建設
各單位要結合本單位特點及難點,在貫徹落實質量提升工程總體方案的基礎上,切實解決研制生產中的突出問題,穩步提升航空裝備質量管理水平。
問題導向
著力解決質量安全瓶頸短板
著眼航空武器裝備研制生產及使用過程中暴露的技術質量問題,深入專項研究,重點攻關解決以下三類問題:
·一是充分發揮設計師系統的主體作用。
發揮質量師系統監督作用,有效解決一批影響試飛的技術質量問題,切實把技術質量問題解決在定型前、交付前。
·二是堅持質量問題“一本賬”管理。
定期通報進展,實施專項問題督辦,著力解決一批影響裝備使用安全的質量問題,切實保證裝備外場使用安全。
·三是扎實開展裝備質量問題普查復查整改。
系統治理一批影響裝備質量的重復性、批次性質量問題。
由型號總師單位牽頭,按機型梳理超差單、設計更改單、外場問題單等信息,系統分析問題原因,抓“關鍵少數”,實施針對性預防和改進措施,切實解決裝備質量問題的“多發病”“常見病”,降低裝備外場故障率,力爭使上述三類質量問題取得標本兼治的實效。
聚焦用戶
保障裝備外場使用安全
要以用戶滿意作為質量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借鑒民機客戶服務工作經驗,加快構建新的服務保障機制和模式以適應裝備發展需求。
·著力解決當前服務保障短板,提高裝備完好率。
·加強服務保障組織及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服務保障技術能力。
·健全技術培訓機制,針對部隊作訓計劃和專項任務,開展深化培訓、專項培訓、模擬訓練和現場保障。
·加強備件管理,健全外場備件綠色通道。
·堅持用戶走訪,與用戶建立定期溝通交流機制,加強信息收集及問題反饋,提高問題處理效率。
·聚集裝備發展需求,積極探索構建軍民一體化服務保障的新模式。
流程管理
以質量工程技術提升工程技術質量
·結合AOS流程管理體系的推進,系統識別和科學管理產品實現的各業務流程,明確流程中的質量要求,并積極推進質量工程技術方法的應用,確保流程清晰完整,通過過程管理受控確保結果受控,以過程穩定確保結果穩定。
·加速質量工程技術方法的推廣應用,將APQP、SPC、QFD、FMEA等質量工程技術嵌入業務流程,通過質量技術模型化,質量管理工程化,提升過程能力,實現質量管理方式的轉型升級。
·提升質量管理的技術含量,強化質量與技術、質量與信息化、質量體系與運營體系的融合,以每個人的工作質量保最終產品質量。
·著重研究數字化設計、數字化制造環境下的質量控制方法和質量保證模式,增強技術儲備,將質量控制前移,提高質量管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風險管理,提升裝備研制生產交付質量
將基于風險的思維貫穿于航空武器裝備研制全壽命周期,扎實開展風險識別、評估和控制。
一是注重風險識別。
將風險管理嵌入業務流程,貫穿產品全壽命周期。隨著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新方法的引入,以及使用環境的變化,適時審視、確認各類風險因素。
二是加強風險評估。
強化FMEA、SWOT分析、魚刺圖等工具方法的應用,基于近10年質量問題的統計分析及工程經驗,對風險發生的概率以及造成影響的嚴重度進行系統評估和判斷。
三是嚴格風險控制。
結合軍品研制特點,進一步完善型號專用規范,強化設計、制造、試驗、試飛等轉階段符合性檢查和評審,將質量風險降低到可接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