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調研行】
在協同發展中體驗“獲得感”
——京津冀協同發展三周年記之三
光明日報天津2月21日電(記者 陳建強 耿建擴 張景華)在北京南三環附近上班的李曉東,住在河北永清。2016年年底,京臺高速北京段開通,從南五環到河北永清只需20分鐘,大大縮短了他路途奔波的時間。
三地協同,交通先行。近年來京津冀相繼啟動建設了一批重大交通項目:建成京秦高速公路天津段,打通了一批“斷頭路”和“瓶頸路”;成立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公司,京津城際延伸線建成通車,北京南站到濱海新區實現1小時通達;津保鐵路建成通車,京津保核心區1小時通勤圈初步形成。北京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京津冀城際鐵路網規劃已敲定,將以“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大通道為主軸,以京、津、石三大城市為核心,到2030年基本形成以“四縱四橫一環”為骨架的城際鐵路網絡。交通一體化正帶給老百姓越來越多的便利。
去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所首次發布的《京津冀協同發展指數》表明,受益于三地交通網的不斷完善,75%的受訪者感受到了交通一體化帶來的出行便利,由此推動了在工作機會、社會福利等方面資源共享的機會提升。
原籍河北省的于淼在北京工作,前不久剛剛結婚,隨妻子把家安在了天津。對于牽掛家人的于淼來說,京津冀協同發展帶給他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話費便宜了。2015年8月,在三地聯合推動下,京津冀正式取消了手機長途漫游費,用戶在京津冀區域內撥打或接聽三地號碼,均按照本地通話收費。“我給天津的愛人或者河北老家的父母打電話全是按照市話收費,再不用長話短說了,切身感受到了京津冀協同發展帶來的實惠?!庇陧嫡f。
北京現代滄州工廠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出以來河北省引進落地的最高質量、最大體量、最上檔次的產業協同項目,也是北京現代首次在京外地區投資建設集綠色、品質、智能于一體的現代化汽車制造工廠。項目從2014年12月29日簽約,3個多月后便實現開工,18個月后建成,創造了世界同類汽車工廠建設的最快速度。
河北滄州人尹景城是家中獨子。母親生病后,在京工作的他辭職回到家鄉。后來,他成為北京現代滄州工廠的一名消防員,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直接受益者?!霸跍嬷莨S不僅工資待遇比在北京好,企業還為母親買了保險,讓母親從此有了一份保障?!币俺钦f。
除了交通的日益便利、產業的協同發展,還有優質醫療、教育資源的“上山下鄉”。目前北京市、區兩級與津冀各地方共簽署教育合作協議21個,實施合作項目30余個,組建了京津冀地區4個高等教育聯盟;與河北開展了北京—燕達、北京—曹妃甸、北京—張家口、北京—承德4個重點醫療合作項目;推動河北燕達醫院實現了異地就醫直接持卡結算;建立三地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問題共商機制、跨地區勞動保障監察案件協查機制,社會治理協作更加密切。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三年來,穩步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越來越多的像李曉東、于淼、尹景城這樣的普通百姓切實享受到了協同發展帶來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