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引領,聚智賦能。12月26日,由四川省委人才辦指導,成都市委人才辦主辦,成都市人才發展促進中心、中共成都市新都區委、成都市新都區人民政府聯合承辦的2023“蓉漂人才薈”高層次人才成都行新都區專場活動在中航科創城圓滿舉行。
軍事專家、國家安全戰略問題專家、原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專家肖緒文,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趙宇亮,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院長徐春明,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錦,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電子科技大學深圳高等研究院深思實驗室主任楊軍等6位院士專家來蓉考察,成都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市委人才辦主任鄧濤與專家人才就人才培養、產學研合作、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進行交流,省市相關領導,新都區委書記王忠誠,新都區委副書記、區長魏柯,中航建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先瑞出席相關系列活動,省、市、區有關部門負責同志以及駐區高校、科研院所、企業、新聞媒體等200余人現場參與。
金一南
軍事專家、國家安全戰略問題專家、原國防大學教授
肖緒文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專家
趙宇亮
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徐春明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院長
張錦
中國科學院院士
楊軍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電子科技大學深圳高等研究院深思實驗室主任
平臺賦能 構建轉型發展“新”引擎
活動現場,新都區委書記王忠誠與中航建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先瑞共同為中航科創城專家樓揭牌。據悉,中航科創城專家樓是中航建設集團西南有限公司開發建設的尖端產業技術團隊工作站,同步配備會議中心、培訓中心、總部寫字樓等配套設施,將充分發揮筑巢引鳳作用,推動高層次人才在新都集聚,接駁先進科學技術、承接科技成果轉化,努力實現更多深科技、硬科技在新都轉化落地。
揭牌儀式
“中航科創城將圍繞更高集聚度的創新要素、更高混合度的復合功能、更高密度的交流交往空間,與新都區合作開展創新平臺打造、頂尖人才引育、科技成果轉化等,全力服務區域發展。”中航建設相關負責人介紹到。
平臺建設是創新成果加速轉化的重要載體,是培養創新人才、集聚創新資源、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新都區根植實體經濟、貼近主導產業,面向航空、軌交、氫能、智能制造等領域前瞻布局重大科技創新平臺,與上海交大、電子科大、西南交大、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中國航發渦輪研究院等大院大企大所聯合攻關,共建智能制造創新中心、航發未來技術中心、工業人工智能創新研究院等,近3年新增省級以上技術創新平臺51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5家,累計建成各類創新平臺182個。
頭雁牽引 打造引才聚才“新”磁場
活動特邀軍事專家、國家安全戰略問題專家、原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作主題為“大變局時代挑戰與考驗:堅定信念砥勵前行”的專題講座。
金一南教授專題講座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院長徐春明圍繞“雙碳戰略下電氫儲技術發展”進行了主題分享,其所在團隊開發的鐵鉻液流電池實現了低成本大規模長時間儲能,下一步將積極推動與新都在綠色低碳能源方面的深度合作。
徐春明院士主題分享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錦圍繞“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如何構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主題,介紹了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北大經驗”,并表示將致力于探索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轉化制度體系,開拓“市場出題、共同答題”的校地企合作新模式。
張錦院士主題分享
“此次成都行新都專場活動,充分感受到成都充滿活力機遇、多彩開放包容、幸福宜居宜業的產才環境,也實地體會新都扎實的產業基礎、堅實的人才儲備、優異的營商環境,讓我預見了在成都發展、與新都更深層次交流與合作的可能。”參與活動的高層次人才介紹到。
據了解,新都區將頂尖人才(團隊)引育作為雙招雙引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設立總規模200億元的產業人才基金,創新“人才專員全程服務+人才項目定向跟蹤”模式,近3年先后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人懷、俄羅斯工程院院士陳維榮、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楊軍等高層次人才團隊70余個,形成“引進一名頂尖人才、帶來一批高層次人才、帶動一片產業發展”的鏈式效應。未來將攜手院士、專家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高能級載體平臺建設、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服務提質 培優產才發展“新”生態
活動現場對新都區產才發展環境進行了推介。新都區大力發展實體經濟、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真誠禮遇各類人才,努力推動“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產業發展、人才支撐、生態優化”全鏈條創新發展,加快培育以硬核科技為支撐的新質生產力,以建設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為核心,航空大部件、航空發動機、民用大飛機三大產業園成型起勢,軌道交通產業園、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園迭代升級,推進科技自立自強、服務國之大者的能級正在不斷提升。
城市因人才而精彩,人才因城市而出彩。近年來,新都區聚焦放權賦能,創新推出“以薪定才、指標到企”市場化人才評價體系,出臺人才新政12條,配套人才專項政策27個,人才總量達到36萬人;聚焦產才融合,落地全市首個市區共建“蓉漂”人才之家,構建“鏈主企業+科創平臺+領軍團隊”產才協同模式,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和創新實踐基地10個,院士工作站16個,培育高層次人才5700余名;聚焦創優環境,建立人才認定目錄,構建人才“香卡”服務矩陣,創新人才服務“合伙人”機制,覆蓋人才服務80余項,供給人才公寓2000余套,讓人才在新都吃香。
人才聚,城市興,成都連續5年獲評“中國最佳引才城市”。近年來成都順應流量經濟時代發展需求,創新將品牌化戰略植入人才工作,把人才工作凝練成具有顯示度的IP符號,塑造了“蓉漂”品牌,打造“蓉漂計劃”“蓉漂人才日”“蓉漂人才薈”“蓉漂人才發展學院”“蓉漂青年人才驛站”等系列拳頭產品及衍生產品,探索出一條以“蓉漂”品牌吸引人才流量、鏈接高端資源、賦能人才協同的人才工作發展新路子,將“蓉漂之后、再無漂泊”根植于每個來蓉創新創業就業人才心中。
(來源丨中共成都市新都區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